首页 > 走进蒲县 > 人文旅游

【村名故事】薛关原名叫薛村

2024-06-05
【字体:

薛关原名叫薛村,薛村往西,川道渐窄,变为峡谷地带,自古便成为军事要隘。守住薛村,也就守住了蒲县的西大门,犹如守住黑龙关就守住了蒲县的东大门一样,因而,东大门就被称为黑龙关,西大门的薛村也就被称为薛关了。那么,薛关先前又是如何被命名为薛村的呢?这还得从薛仁贵征东说起。

薛仁贵,乃绛州龙门人也。按现在的地理归属讲,也就是咱山西河津人。

唐高祖李渊建立大唐以后,边境地区还有外族敌寇侵扰。大唐地域之辽阔,资源之丰富,使得周边外寇十分眼馋,总想将其分割或吞并。到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高丽族就时不时在东面边境地区滋生事端,奸淫掳掠,占地夺城,唐太宗就想亲征高丽。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征服高丽,就得先调集军资和招募军士,抓紧备战工作。

也许是唐太宗日思夜想着要征伐高丽,所以梦中都在与高丽人对阵。可他说什么都没想到,自己竟然陷入高丽人的重围不得脱身,而且那些高丽的将士一个个都变成了要吃掉他的妖魔鬼怪。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一位白衣少侠从天而降,手持方天画戟,左砍右刺,连捅带勾,奋力拼杀,大败那帮妖魔,使唐太宗得救。唐太宗非常感谢这位有救驾之恩的白衣少侠,问起姓甚名谁,家住何方?白衣少侠只留下四句话,便连人带马纵入龙门。出了一身冷汗的唐太宗醒来以后,方知原是一场梦。

二日上朝,唐太宗李世民就与诸位大臣讲起了这梦中之事,要众臣说说这是吉还是凶。大臣徐懋功沉吟片刻说:“陛下之梦,说明我大唐东面有外敌滋扰,而那白衣少侠正是陛下您的应梦良臣,他可以替陛下东征平乱。”唐太宗说:“可我又到那里去找这位应梦贤臣?”徐懋功说:“这个不难,第一句话他说‘家住遥遥一点红’,遥遥,是指太阳,一点红,是太阳落山时的景象,就是说他家住山西。山西虽然很大,您却说他连人带马纵入龙门,那他就是山西龙门人。第二句话他说“飘飘四下影无踪’,飘飘四下,说的是下雪,谐音表示他姓薛。第三句话说‘三岁孩童千两价’,是说小小孩童就值这么高的价码,人贵啊,合起来看,他就叫‘薛仁贵’。第四句话他说‘保主跨海去征东’,主就是陛下,他就是东征平乱的应梦贤臣。”唐太宗听爱卿徐懋功这么一说,那真是喜出望外。

后来,唐太宗让张士贵到山西龙门县去招募军士,薛仁贵果然应募入伍。不久,唐太宗便率军亲征高丽。

高丽就是现在的朝鲜,唐朝的国都在长安(西安)。薛仁贵学成武艺下山应招从军后,唐太宗专门召见了他,见他白衣白袍骑着白马,手持方天画戟,果然与梦中救驾的白衣少侠形象无二,当下便有些喜形于色。遂命薛仁贵紧随左右,东征高丽。智勇双全的薛仁贵果然出手不凡,使高丽族败东而去。

但高丽族仍旧贼心不死,到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又企图再犯大唐。唐高宗李治命薛仁贵再次东征高丽。此次东征,薛仁贵率部东渡黄河,沿昕水河一路前行,路过现在的薛关时,因为长途行军,部下有些士卒患病,高烧不退,便让部队在此作了短暂的休整。当时村边的场地上有一棵大槐树,枝叶繁茂,薛仁贵就将自己心爱的坐骑大白马拴在这棵槐树上。士卒按照薛将军的吩咐,支架帐篷,埋锅造饭,能不麻烦老百姓的,尽量不去麻烦。由于有些病号暂时不能随军开拔,只好将他们留在这里。老百姓见薛仁贵的部队是仁义之师,便主动答应照顾这些留下来的病号。

薛仁贵此次东征,连战连捷,解救了庞同善,并将高丽军截为两段,予以奋击,乘胜攻占高丽南苏、木底、苍岩等地。唐高宗特下诏慰勉薛仁贵。接着,薛仁贵又率卒两千,进攻高丽重镇扶余城,一时声威大震,扶余川40余城,纷纷望风降服。

薛仁贵东征胜利的消息传回来后,驻留在蒲县已经痊愈的薛军病号们为了庆祝薛仁贵东征的胜利,在征得当地百姓的同意后,就将这个村子命名为“薛村”,只是后来才更名为“薛关”的。而那些军卒最后还是回归了唐军大部队。但,那棵拴过薛仁贵白马的大槐树却一直被后人称为“拴马槐”,可惜这棵“拴马槐”也毁于1949年的战火之中,徒留一段传说而已。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0001888号-1  网站标识码:1410330003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蒲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3302141035号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认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