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蒲县 > 人文旅游

蒲县新发现六处文物遗址

2021-09-15
【字体:

     一是北唐侯遗址 : 北唐候遗址位于蒲县薛关镇劝学行政村北唐候自然村中及其周围。遗址平面呈不规则状。遗址东西200米,南北300米,分布面积6万平方米。属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文化遗存。遗址所在的北唐候村属黄土垣地貌,沟壑交错,地形北高南低,文化层距地表约1米,厚度0.2~0.3米,地表暴露遗物较多。采集有东周时期的泥质灰陶绳纹罐、弦纹罐、素面罐,绳纹筒瓦、板瓦等残片。该遗址对研究东周时期文化有一定的价值。

  二是麻家沟张氏民宅:  麻家沟张氏民宅位于蒲县黑龙关镇黑龙关行政村麻家沟自然村东北。坐北朝南,东西长30米,南北宽21.5米。占地面积645平方米。为清代建筑。此民宅东西向一字排开窑洞7孔,窑洞均为砖砌半圆拱形,宽2.6米、纵深8.4米,平顶檐部砖雕仿木飞椽,中间3孔窑洞券脸砖上雕刻有花卉图案,两侧次窑正面门窗装饰似品字形,上部中间砖券圆形窗,下部砖券尖拱形门窗,中间窑洞两侧设有砖雕天地神龛各一座。7孔窑整体构建形式当地村民称为“七龙对眼”此形式的建筑在蒲县较为罕见,具有较高的民俗研究价值。

  三是西坡西戎故居  : 西坡西戎故居位于蒲县黑龙关镇武家沟行政村西坡自然村中部。西戎故居坐西北朝东南。东西16.6 米,南北18.8米,占地面积312 平方米。故居为一进院布局,现存有4孔窑洞,一字排开。根据村民讲述石接土窑洞为西戎父辈所建,西戎就出生在这孔窑洞中,现窑洞后部坍塌。其余三孔砖窑为西戎所建。据此推断民国时期已建此宅。故居现为西戎侄子席文富所有。保存状况一般。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西戎(1922—2001)原名席诚正,蒲县化乐西坡村人,1938年夏,参加山西牺盟会蒲县分会组建的工作团(抗日宣队),听共产党员席正讲解毛泽东刚刚发表的《论持久战》,深受教育,从此坚定走向革命之路,1939年“晋西事变”后,随工作团西渡黄河到期了延安“鲁艺”学习。1942盾,西戎先后结业于延安鲁艺和部队艺术学校,被编入八路军120师政治部战斗剧社,任编辑股干事,开始了文艺创作的生涯。抗战期间,他同马烽合著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不仅轰动解放区,而县轰动了全国。被翻译成多种外文流传世界。解放后,西戎曾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山西分会主席等职,是“山药蛋派”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人物之一。

  四是曹村影壁: 曹村影壁位于蒲县乔家湾乡曹村村东部杜谭保院中。杜谭保院一进院布局,坐北朝南,影壁嵌于东房南山墙上。该影壁立面为长方形,青条砖砌仿木结构。高2.9米,宽1.9米,面积5.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顶部为单坡筒板瓦顶,正脊砖雕花卉,施有脊刹,脊部两端雕花。下部施仿木椽飞,壁心由青条砖陡砌而成,四角砖雕宝剑、扇子等法器图案,正中雕有福禄寿三星人物图案,保存一般。该影壁雕刻精湛,人物形象生动,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五是蒲县国营林场旧址:蒲县国营林场旧址位于蒲县薛关镇乔子滩村南部的台地上。昕水河南岸台地上。据国营林场原场长马桂林讲述和1992年《蒲县志》载,林场前身为山西省第五小林区署,建于民国7年(1918)设于乔子滩村。专门办理蒲县、临汾、安泽、浮山、洪洞、赵城、霍县、灵石、襄陵、汾城、曲沃、翼城、汾西、乡宁、吉县、隰县、大宁、永和、沁源、永济、虞乡、荣河、万泉、猗氏、解县、安邑、夏县、平陆、芮城、垣曲、闻喜、绛县、临晋、新绛、稷山、河津等36县的林业事务;下属15个苗圃,36个办事处。民国37年,蒲县解放后由中共蒲县人民政府接手,20世纪50年代做为苗圃使用,当时有土地150余亩,1952年设立农场,将苗圃土地一半划归于农场,1960年将苗圃设立为国营林场,现院中还保留有当时的马车和石槽。蒲县国营林场旧址由国营林场大楼、四合院,后院三部分组成。面积7275平方米。国营林场院大楼坐南朝北,为张瑞龙所有。上层为林场,下层为农场。坐北朝南。共为两层单层7间,立面呈凸字形。创建于1960年,通体砖结构,顶部饰有五角星,下有“蒲县国营林场”字样,上下层之间有“□□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四合院位于大楼西侧,属于农场,现为张瑞龙所有。坐南朝北。由正房、北房、西房、东房组成。正房为土窑洞前脸子砖砌结构一字排开五间,东房为小林区原房址。后经人改建,现为砖木结构,面宽六间,进深四椽,硬山板瓦顶。大门于设于东房北侧。后院位于大楼后部,属于林场,现为王来香所有。该院为一进院落布局,坐西向东,由正房和南房组成。正房为一字排开六孔砖券窑洞。该旧址保存基本完好。对研究蒲县的林业管理有一定的价值。

  六是薛关常氏民宅  : 薛关常氏民宅位于蒲县薛关镇薛关村中。为常俊林宅第。民宅平面略呈长方形,坐东北朝西南。东西35米,南北30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据常俊林讲述在大门的板门上记载有民国十七(1928)修建的字样(现已无),抗战时期曾为村公所所在地。1946井沟战役时门前修有炮楼,其大门顶部当年的弹痕依稀可见。民宅为一进院布局,现存有正房、耳房、门楼、碑1通。保存较好。正房建于高0.5米的砖石台基上(现表面抹有水泥),一字排开为三孔砖券窑洞。单孔窑洞进深7米,宽3米,高3.5米。窑洞顶部砌有高约0.5米的花墙,檐部施一排筒板瓦,瓦下施砖砌仿木椽飞,由11攒一斗二升的砖雕斗拱承托。明间设门,门券雕花。次间设窗。明间与次间的墙上设天地神龛。耳房为单孔砖砌平顶窑洞。顶部砌有花墙,檐下砖檐叠涩。耳房一侧辟有拱形门洞带有砖阶通向顶部,前置放有青石质残碑一通,上刻“无敌”二字。大门为砖砌仿木结构的四柱三间的门楼。每柱之下由一雕花方形柱础承托。门楼由明楼和两侧的八字影壁组成。其立面呈山字形。门楼通高7米,为硬山筒板瓦顶,脊部施有吻兽(已毁),檐下施有仿木椽飞。正中壁心为一圆圈内雕图案,由砖砌额枋上的砖雕一斗二升的斗拱承托。额枋下紧挨两柱处雕有垂柱,柱间雕花雀替相连,雀替之下设拱形板门门洞,门券雕花,门匾题字“耕读传家”,两侧八字影壁顶部砌有花墙,砖檐叠涩,额枋下设有垂莲柱,柱间雀替相莲,雀替下设有方形壁心,壁心由方砖立砌而成,四角雕花,壁心下雕有弧形流云图案。常氏民宅其建筑形制在当地很有特色,其门楼建筑式样更为蒲县少有,具有一定的民俗研究价值。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0001888号-1  网站标识码:1410330003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蒲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3302141035号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认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