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0001888号-1 网站标识码:1410330003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蒲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近日,“6岁男童感染食脑虫”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让不少家长忧心忡忡,也让“食脑虫”这个可怕的名词进入大众视野。“食脑虫”究竟是什么?真的会“吃”人脑吗?我们又该如何预防?今天,就带大家揭开“食脑虫”的神秘面纱,让我们正确认识“食脑虫”,无需过度紧张。
(一)什么是“食脑虫?”
“食脑虫”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虫子,而是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原虫,它是一种致病性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温暖淡水环境(如湖泊、河流、温泉)及土壤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棘阿米巴原虫、双核匀变虫。其中,福氏耐格里属阿米巴、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双核匀变虫这三种致病性较强,可感染大脑,引发原发性脑膜炎,迅速破坏脑组织,因而被称为“食脑虫”。
(二) 这个病是怎么感染的?哪些人群容易感染?
感染途径:鼻腔进水(如潜水、呛水)是最常见感染方式,约90%病例与此相关。皮肤伤口接触污染水体或使用未消毒自来水洗鼻也存在风险。
高危环境:湖泊、温泉、未氯化泳池、长期未用的水管积水等。
易感人群:儿童、青少年及免疫力低下者。
(三)得了病主要有哪些症状?
感染后1-9天内,患者通常出现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等类似脑膜炎症状。随着病情恶化,可能出现抽搐、意识障碍,最终因脑水肿死亡。
(四)食脑虫的流行情况是怎样的?
据报道,全球累计报告食脑虫感染病例400余例,我国迄今累计报告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病例仅40余例,属罕见的寄生虫病。我省仅在水体中发现阿米巴原虫,尚未发现病例报告。
(五)防控建议
1.避野水,尽量避免在野外湖泊游泳或戏水,避免搅动水体沉积物;
2.护口鼻,在自然水体活动时佩戴鼻夹、泳镜;
3.防伤口,皮肤有破损时避免接触自然水体;
4.洁鼻腔,使用灭菌生理盐水或煮沸冷却后的水冲洗鼻腔;
5.排陈水,长期未使用的水管,需先排放积水再使用;
6.早就诊,如出现类似症状,及时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期。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0001888号-1 网站标识码:1410330003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蒲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