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政府要闻

数智筑基石 转型谱新篇 ——我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进行时

2025-11-03
【字体:

现如今,生产一个火车车轮需要多长时间?在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答案是52秒。一块特定规格的钢锭在超高温煅烧后,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完成预成型、成型、轧制、压弯冲孔等工序,一个车轮完美成型,全程不超过1分钟。

近年来,传统制造业焕发新生机,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靠的正是智能化的赋能。10月27日,第三届山西省智能制造推进大会在太原召开。会上,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以智能制造为目标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已成为促进我省乃至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支撑。正如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智能制造处处长赵奉杰所言:“我国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成效显著,智能制造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加速转型,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兴技术与制造技术加速融合,已成为创造新动能、打造新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

在以“数智筑基石、转型谱新篇”为主题的第三届山西省智能制造推进大会上,省工信厅副厅长张晓蕾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大会,能够进一步汇聚供给侧专业资源,搭建覆盖全省的公共服务平台,强化自主解决方案攻关,助力全省智能制造供给侧能力稳步提升。”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持续发力,不断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全省上下积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产业体系,在给制造业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为地区产业经济注入新动能。

“截至目前,我省成功获批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家、试点示范项目6个、示范工厂9个、优秀场景企业16家;评选省级智能制造标杆项目51个、试点示范企业284个;共培育基础级智能工厂182家、先进级智能工厂76家、卓越级智能工厂5家。”张晓蕾介绍道。

赵奉杰也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在煤机装备、重型机械、轨道交通等能源重工领域,已形成智能制造场景应用的独特优势和坚实根基。希望山西牢牢把握战略机遇,立足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阶段性特征,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因地制宜,系统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走出一条符合省情、独具特色的智能制造新路径。

破题赋能,

精准匹配智能升级新需求

在帮助优化传统行业生产、引导转变发展方向的同时,智能制造也带动了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信息平台、智能工厂集成实施等新兴产业和技术发展。

精益化生产管理能力对智能制造体系建设的基础性作用、车间级工业软件系统对生产过程管理的支撑作用、工业数据对制造能力提升的关键性作用……围绕这些企业推进智能制造时容易忽视的问题,我省已有专业机构能够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助其“上车”。

“企业要实现智能制造,归纳起来有三步:一是精益管理的落地,优化生产管理流程,降低生产过程浪费;二是智能装备的应用,提高局部作业能力,提高瓶颈工位效率;三是信息系统的实施,实现车间全局数字化、透明化、实时化。”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山西分盟(以下简称“山西分盟”)秘书长李晓彬表示。

记者了解到,今年,山西分盟继续对省内智能制造领域的供应商能力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分类梳理,编制出《山西省智能制造供应商能力图谱及案例汇编(2025)》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山西分盟名录指南(2025)》,企业可以快速对应查找出自身在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应该寻求哪些供应商的服务,从而更容易找到相匹配的智能化技术支撑。

筑牢底座,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从制造到“智造”,我省智能制造的步伐,在“十四五”期间不断提速增效。

“十四五”聚力收官,“十五五”擘画开篇。大会现场,我省卓越级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优秀供应商获授牌,3项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更多合作意向在交流中蕴生和勃发。

“我们将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紧扣能源转型,聚焦重点行业,全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再上新台阶。”张晓蕾描绘了未来我省工业发展蓝图。

政策支持上,我省将用足技改资金、设备更新、产业链激励、专业镇培育、专精特新等政策工具,推进太原、长治、晋中3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深化5G、工业互联网、AI在传统产业和能源领域的应用;智能工厂培育上,将按照“一链一镇一策”制定路线图,按企业规模、行业特性实施差异化培育,提供“一对一”指导;产业生态建设上,将壮大解决方案供应商队伍,组建创新联盟,重点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低碳转型,支持企业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实现能耗与碳排放精准管控。

与会专家分析认为,进一步推动我省智能制造高速发展,就要紧紧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让创新理念延伸到智能制造各个环节,以此为驱动力向产业链各端点发力,实现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全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0001888号-1  网站标识码:1410330003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蒲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3302141035号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认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