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政府要闻

邕江畔的“山西之约”

2025-09-19
【字体:

9月的南宁,邕江碧波荡漾,丹桂满城飘香。9月18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展馆内热度升腾。在融合着三晋古韵与现代活力的山西展区前,观众络绎不绝。山西展区以“晋开新局、容汇东盟”为主题,从入口处巧思十足的“时空之门”,到展区内琳琅满目的特色展品,再到热烈的合作洽谈场景,一场跨越山海的“山西之约”正于此上演,让东盟客商读懂山西的开放姿态,也让山西企业找到对接国际市场的新契机。

“门”与“环”里的山西心意,设计藏着开放密码

在山西展区入口,“时空之门”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深褐色仿木结构镶嵌的金色线条,既似晋商驼队商道,又象征新时代对外开放通途。“这‘门’是指主动敞开的合作之门,传递山西转变。”展台负责人说。

展区中央“开放之环”更具韵味:玉璧般圆形展架融入山西土窑洞拱形元素,寓意“包容、循环、融合”,象征山西与东盟及全球在多领域深度合作、环环相扣、循环不息。

据介绍,展区整体设计凸显“三大特质”:以古建筑褐色与丰收金色显厚重感,展现文化底蕴;凭通透布局与动态多媒体营造开放感;借山西与东盟元素融合彰显包容性,表达合作诚意。此次参展企业,更是覆盖对外合作、工艺文化、食品加工、智能制造四大领域,集中展现山西特色产业与创新实力。

四大展区藏“晋味”,特色展品圈粉中外嘉宾

若说设计是山西展区的“颜值名片”,那展区内的展品便是实打实的“实力担当”。

走进工艺文化展区,乡宁县华廷陶瓷的紫砂作品堪称“行走的山西山水”。“云丘盛景”紫砂茶具,壶身勾勒着临汾云丘山的起伏轮廓,壶盖巧塑玉皇顶的挺拔形态,壶背还暗藏冰洞群的细腻纹理。“原料是乡宁本地的紫砂,经过100多道手工工序才能做成一件。”工作人员的讲解,让客商们触摸到传统工艺的温度与匠心。

食品加工区的香气,吸引了客商的脚步。大同雁同府酿造的黍米黄酒,倒在杯中泛着温润的金黄。“用优质黍米,按老法子在陶坛里陈藏,仅发酵就得260天,不少广西本地客商尝过都赞不绝口。”负责人一边斟酒一边介绍。晋城沐春雨食品的冻干展台前也排着长队:50公斤新鲜巴公大葱,经冻干工艺只出1公斤葱花,炒菜提鲜恰到好处;泽州红山楂做的冻干糖葫芦,去头去尾去籽,零添加的酸甜里满是果香。

智能制造展区则透着满满的“科技范儿”,让东盟客商看见山西产业转型的“加速度”。山西嘉世达的洒拖T30擦窗机器人一启动,便紧贴玻璃幕墙灵活游走,底部清洁布高速旋转,片刻,原本带污渍的玻璃就变得透亮光洁。企业负责人介绍:“依托东盟博览会这一国际化舞台,嘉世达不仅能够展示产品优势,更能拓展合作空间、链接全球资源。”

山西丰鸿实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家居展品前,智能门锁、智能开关依次陈列。“我们的智能门锁用了最新的生物识别技术,识别准确率能达到89%以上,还支持手机远程开锁,特别适合家庭和酒店场景。”工作人员介绍,“2024年企业销售额达1.5亿元,外贸增长率超50%,这次来就是想借着东博会的东风,把产品推进东盟智能家居市场。”

经贸合作有根基,政企携手拓新局

事实上,展区内的亮眼展品只是山西对接东盟市场的“缩影”——此次东博会,山西早已跳出“单一展品展示”的模式,以“全领域企业组团、政企协同发力”的姿态,构建起更具深度的合作体系,让“山西力量”成为对接东盟的重要载体。

其中,工艺文化、食品加工、智能制造三大领域,率先以鲜明的“山西特质”点燃合作热情。山西金砂紫陶、大同魏唐陶艺等企业,将三晋千年文脉融入匠心之作,在传统工艺的创新表达中吸引东盟客商目光;山西芦芽红沙棘、沁州黄小米等企业,成为打通东盟消费市场的“味觉纽带”;山西新兴航天电缆、丰鸿实业等智能制造企业,更以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创新突破,展现“智造山西”的转型活力。

而在对外合作领域,中化二建、山西建投等大型骨干企业,则组成了山西“走出去”的“主力军”,以成熟的国际化经验夯实合作根基。

作为石油化工建设行业的标杆,中化二建紧跟“双碳”政策,聚焦生态环境治理、节能环保领域,以“一体两翼”战略拓展基础设施、实业、油气、冶金、电力、新能源等多元业务,深耕东南亚、非洲等重点区域,业务足迹遍布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等26个国家和地区。印尼50万吨电解铝、文莱PMB石油化工、土耳其卡赞碱矿加工等众多海外大型项目,都是其彰显实力的亮眼成绩单。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作为我省建筑龙头企业,自上世纪70年代起开展海外业务,50余年来经营业绩遍及国内及海外62个国家和地区,涉足公路、桥梁、水利、市政、环保、古建修缮及煤电铝化工等领域,还在文莱、柬埔寨、印尼等东盟国家承接了房建、化工、市政、新能源等贴合当地需求的项目,成为山西与东盟深化基建合作的“硬核纽带”。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博会既是山西展示产业实力的窗口,更是企业“走出去”的桥梁。希望参会企业把握机遇,聚焦东盟市场需求,推动特色产品与当地消费市场、产业链深度对接,在进出口贸易、供应链合作上实现新突破。

正如“开放之环”所寓意的“循环不息、合作共赢”,这场东博会上的“山西之约”,只是双方深度合作的开始。未来,随着更多“山西制造”“山西特产”走进东盟,更多东盟资源融入山西,三晋大地与东盟各国必将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碰撞出更多火花,书写出双向奔赴的崭新篇章。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0001888号-1  网站标识码:1410330003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蒲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3302141035号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认证标识